12年中,《三体》三部曲全球销量近3000万册,被翻译成10多种语言,获得包括雨果奖这一科幻文学界“诺贝尔奖”在内的9项世界级奖项。 首播当日,《三体》仅3小时便播放过亿,并在微博、知乎等社交平台制造24个热搜话题,成为绝对的全网焦点。 口碑持续走低,导致作品热度急剧降温。截至12月17日,《三体》已更新至第3集,而总体播放量仅提高至1.7亿。 为防止地球文明在这段时间里实现技术反超,三体发射了一种名叫“智子”的微观粒子,用来扰乱粒子碰撞的试验,从而封锁人类文明的技术发展。 针对这个特点,人类启动“面壁计划”。被选中的面壁者需要隐藏真实意图,在三体人的监视下找到拯救人类的计划。 但地球上一个名叫ETO的极端组织,同时启动了“破壁计划”,由破壁人来破解面壁者的真实意图,摧毁人类对三体的抵抗。 面壁者和破壁人的交锋,是原作第二部《黑暗森林》的重头戏。这部分内容带出了诸如量子幽灵、摇篮装置、思想钢印、黑暗森林打击等硬核的科幻点子,更因为充满见招拆招的戏剧张力,被认为是三部曲中最适合影视化的情节。 刘慈欣先用纯数理逻辑,推导“三体系统”有别于“双星系统”的不稳定性,从而解释为何三体人的生活环境极端恶劣,以及为何迫切要对地球进行殖民。 此外第一部更用大量篇幅塑造“叶文洁”这个角色,详细写出她将地球坐标暴露给三体文明前的心路历程。 有了这些铺垫,小说才能完整烘托出“高阶文明看待我们,正如我们看待蚂蚁”的自我渺小感,从而让“三体入侵”这个情节给人一种灾难性的压迫感。 可回到漫版《三体》,声称极致还原原作内核的制作方,上来就把原着第一部删掉99%,仅通过几行字幕告知观众——三体舰队400年后抵达地球。 经过这一段剧情跳跃,能够跟上节奏的大抵是原着读者,但动漫很快又做出两个原着粉绝难接受的改编处理。 事实上,ETO很担心人类去挖掘罗辑身上的秘密,所以尽可能避免声张,而要让罗辑看上去死于意外——这不仅是原着设定,显然也更符合逻辑。 这部分剧情的思路,是同时进行多组实验,让干扰粒子碰撞的智子首尾不能相顾,从而至少得到一组正确的实验结果。 略带讽刺的是,剧中负责这次实验的丁仪,恰恰在原着中明确表示“用多台粒子加速器和智子赛跑愚不可及”。 稍有物理学常识的人都知道,通信电磁波的速度为光速(30万公里每秒),而各个粒子加速器之间最近距离为300万公里,不可能同时响应指令。 1984年,深受卡梅隆崇拜的大卫·林奇亲自操刀,耗资4000万美元,将弗兰克·赫伯特的科幻巨着《沙丘》搬上银幕。 而作为科幻小说的本质,想象力能以文字为载体,恣意呈现自己的瑰丽雄奇,却往往在视觉世界中处处受限。 女主演贝蒂·戴维斯,更是凭借对德雷德这一人物的演绎,被视作“美国电影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演出”。 结果奥斯卡颁奖之夜《人生的枷锁》颗粒无收,反而眼睁睁看着其主创团队曾嗤之以鼻的电影《一夜风流》成为最大赢家。 《一夜风流》被称为现代偶像言情剧鼻祖的后者,集“千金爱上穷小子”、“爹系男友”、“逃婚”等桥段于一身,一举包揽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据、最佳男主角等5项大奖,是奥斯卡历史上首部大满贯影片。 经典文学作品,可以不惜笔墨对直击人心的主题层层剖析,而这些剖析落到屏幕上,可能就只是一帧画面的篇幅。 而最近几年,国内影视改编市场淌过各种“毁原着”的骂阵,逐渐摸索出淡化上述两种能力的特色道路。 诸如《你是我的荣耀》、《周生如故》这些热门剧作,早在小说未完笔时便已敲定改编计划,作者大多也直接参与编剧工作。 在这种模式下,作者在前期小说创作时,可以主动规避一些不易被影视化的情节和设定,代之以更具视觉性的叙述语言。 而愈加为影视资源所青睐的网络文学,为提高自身的传播力度以及被改编的概率,还总结出诸如“黄金三章”、“1万字小高潮,3万字大高潮”等短平快的写作套路。 《三体》动画承受口诛笔伐之际,另一部改编作品《我的三体》被频繁提及,并在B站获得9.9分这一近乎满分的好评。 这部作品本是粉丝自制,以游戏《我的世界》作为引擎,因此人物和场景都呈现出像素块的形状,就连刘慈欣本人也坦言“方脑壳让人有点看不习惯”。 以剧集系列《章北海传》为例,制作组在其中添加许多原创情节。但不同于漫版《三体》,《我三》的这些改编得到路人和原着粉的一致好评。 这也说明,支撑起一部改编作品的,不是看得见的投资和特效,而是那些看不见的、主创团队愿意为原着付出的耐心。 而回到漫版《三体》,制作团队用不到10秒的时间交待完原着第一部的内容,却用整整10分钟去拍一场追车戏。 原创的粒子碰撞实验中,用频繁的镜头剪辑渲染高燃气氛,突出丁仪遭遇变故后当机立断,并在最后一秒获得结果的英雄形象。 对于原作主角罗辑的玩世不恭,剧中更是用“课上调戏女学生”和“约炮”的情节潦草刻画,而那份玩世不恭背后的内心褶皱尽皆按下不表。 一种对岁月和文明、无穷和渺小的深刻阐述,退居为特效堆砌和扁平人物后的语焉不详,最终被天选之子一路逆袭并拯救人类的戏码所取代。 面对这种文字到影像的解构和重塑,回想起刘慈欣曾经那句,“如果一部科幻作品看得人热血,那我想大概是哪里搞错了”,如何不让人摇头喟叹。 诚然,影视制作团队的首要任务是盈利,这也决定他们有时没有选择,只能在改编时添加一些吸引眼球的剧情元素。 基于“三体IP”的粉丝体量, 制作方的改编只要让原着读者满意,便足以达到“叫好又叫座”的效果。这也使得剧组在改编《三体》时,拥有更多的自由度。 可惜的是,漫版《三体》没有摆脱传统商业片的窠臼,大量删减原作有深度的设定,寄希望用狂拽酷炫的镜头吸引更多受众群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