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以为这种说法过于离谱,但其实不然。因为对于宇宙,我们有望远镜随时观测。但对于深海,很多时候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地球表面70%被海洋覆盖,但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人类对这个星球最大的生态系统——深海海底——的认知堪称沧海一粟。 由海洋发现联盟、斯克里普斯海洋学研究所和波士顿大学组成的团队,通过分析公开数据首次计算出:在过去67年深海探索历程中,人类仅用肉眼观测过0.0006% 到 0.001%的深海海底区域。 这项发表在《科学进展》的研究指出,这个微小比例的上限值相当于3823平方公里——仅比美国最小的州罗得岛略大,或相当于比利时国土面积的十分之一。 主要作者凯瑟琳·贝尔团队用直观对比展现了这个概念的震撼性:将人类已探索的海底面积迭加在美国东海岸地图上,其覆盖范围仅如邮票般大小;若投射到欧洲版图,则勉强能覆盖比利时全境。 更令人意外的是,这些有限的海底影像中,近30%是1980年前拍摄的黑白低清照片。为了得出这个结论,研究人员汇总了超过4.3万条水深200米以上的深潜记录,涵盖各国专属经济区和公海区域。即便估算误差达到十倍,人类目视观测范围仍不足海底总面积的0.01%。 数据显示,深海探索活动从1960年代到2010年代增加了四倍,但存在显着偏差:早期60%的深潜超过2000米水深,到21世纪这个比例骤降至25%。 而事实上,海洋四分之三的区域恰恰分布在2000-6000米深度区间。地理分布同样失衡:1960年代半数深潜位于公海,到2010年代这个比例缩水至15%。 现代深潜活动高度集中在美、日、新三国专属经济区,仅这三国就贡献了70%的沿海深潜记录。若追溯至1958年,97%的深海探索由美国、日本、新西兰、法国和德国五国完成。 了解海洋不只是满足好奇心,更关乎人类生存。1961年美国记者小约翰·肯尼迪在国会的疾呼,在63年后的今天显得更具现实意义。 随着气候变化加剧和海底采矿兴起,这种认知鸿沟正成为重大隐患。面对深海加速面临的威胁,有限探索已成为制约科学决策的关键瓶颈。海洋探索联盟创始人贝尔指出,我们必须更深入理解深海生态,才能做出明智的资源管理决策。 这个天文数字揭示着根本性变革的必要性——正如论文强调的:深海探索需要革命性的新方法论。当人类还在用传统方式丈量深渊时,这个孕育着未知生命的黑暗世界,仍在静待真正的发现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