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成都百姓网-人才网,招聘网,二手房网,房产网,租房网,教育网,新闻网,信息网,信息港-成都在线

热门关键词:

快乐的大脚2插曲是传言还是实锤?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发布时间:2023-02-19

  万万想不到,在国内某些大V和美国华人共同“辟谣”之下,俄亥俄东巴勒斯坦毒气泄露事件不仅没有迅速得到平息,反而越演越烈!

  俄亥俄事件发生以来,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事态真相未明之前,某些大V和美国华人博主就着急忙慌地为它“辟谣”了。

  但现在看来,某些大V和美国华人博主其实更应该去美国社交媒体上进行“辟谣”,让美国人不要再社交上进行质疑,让他们学会闭嘴。

  因为事情的源头是美国人民的持续质疑和发声。换言之,只有从源头打消这些人的质疑,才能更好让维护美国形象。

  道理很简单,因为这事毕竟是老美的事,我们的舆论场每天都有自己的热榜和热点,很少有人会持续关注某一件事,尤其是与自己生活并不怎么相关的事情。

  何况,此前很多人都担心俄亥俄的二恶英会不会漂洋过海影响到我们已经被专家们一致认为因为距离和气流,完全不用担心这点。

  可以说,现在国内对俄亥俄事件仍然比较上心的,主要是国际资讯博主以及需要去美国留学和工作的网友们。

  换句话说,如果某些大V或美国华人博主真心想为俄亥俄事件“辟谣”,其实更应该去美国社交媒体上“辟谣”

  “嘿,伙伴们,我在俄亥俄,这水里到处都是死虫子和死鱼。所以我发现如果你去刮河床,好像地下有化学物质出来。你们可以跟我着的镜头亲眼看看,让我给在家看看,我不知道您会不会在镜头里看这到这个,看看小溪里冒出来的化学物质。

  事实上,这些化学物质仍然渗入到地下,是对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侮辱。不要忘记这些人,我们必须继续施加压力。这就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谢谢。”

  以上这段话,源于:近日,美国参议员万斯为了查明俄亥俄州真实情况,亲自到现场进行简单勘测的视频。他表示俄亥俄水源被污染了。

  美国俄亥俄毒气泄漏事件持续发酵,当地居民和美国媒体的说法似乎与一些美国华人说的并不一样,引人深思!

  但耐人寻味的是,在美国,政府层面已经强调居民不要喝饮用水,而应该喝瓶装水。事实上,上至联邦官员和当地政府官员,下至普通百姓在均只敢饮用瓶装水。

  比如,在事故发生13天后,美国环境部长终于出现在化学火车出轨现场东巴勒斯坦,有民众接了一杯自来水请他喝,被他断然拒绝了。这显然会引发了外界的一片质疑。

  1、州长和俄亥俄州的几位卫生和环境官员在下午的新闻发布会上警告说,事故地附近的居民应该只喝瓶装水。 2、俄亥俄州卫生部主Bruce Vanderhoff 博士说,即使在被认为安全的水平下,泄漏的化合物也会引起头痛、眼睛和鼻子刺激。但是,“监测数据反正表示空气是安全的。” 3、俄亥俄河的污染羽流正以每小时一英里的速度向靠近西弗吉尼亚州亨廷顿的密西西比河移动,当羽流飘过时,处于羽流路径上的城市可以关闭饮用水取水口,但是,“经过河水的稀释,污染羽流也是安全的”。

  与此同时,截止目前,据相关报道,当地许多居民对美国环保局在内的美国政府相关部门一直信誓旦旦宣称当地空气、水质均处于安全水平,并不买账!并且越来越多的人出现包括咳嗽、头疼、皮肤起红疹等在内的不适症状。

  第一,一位网友发文:俄亥俄州东巴勒斯坦市应该更名为“基辅”,这样白宫也许会给予他们同样的关注。

  第二,福克斯电视主持人塔克•卡尔森采访了俄亥俄州东巴勒斯坦的居民,当地居民愤怒地控诉:“毒气泄漏造成化学烧伤,空气中弥漫着强烈的化学气味,动物死亡,当局或政府的帮助为零,媒体完全沉默。”

  这些天见到不少美国华人就此“辟谣”,但显然,欧美媒体与他们的说法还是有很多不同地方。比如,还是有许多美国人对此持续关注,并非他们所说的:只是小事,极少人才关心。

  与此同时,联邦机构告诉州长迈克·德瓦恩的办公室,由于脱轨和化学品泄漏不是“传统灾难,如龙卷风或飓风”,俄亥俄州无法获得资金来支持恢复工作。

  据悉,俄亥俄州东巴勒斯坦是共和党的铁杆地盘。另外,还有说法称,东巴勒斯坦的名字就是来自于巴勒斯坦地区。

  东巴勒斯坦被称为梅卡尼克斯堡(Mechanicsburg,现在这个名字是宾夕法尼亚州icon的一个小镇),但作为该地区宗教命名法的一部分,如宾夕法尼亚州的新加利利(加利利icon是巴勒斯坦北部地区),改为“东巴勒斯坦”。

  根据“宗教命名法”,改名东巴勒斯坦,那1905年创始的那些人,哪里来的?信的是什么教?还用说吗?肯定是巴勒斯坦移民创建的东巴勒斯坦。因此,这还可能涉及到复杂的长期刻意忽视问题。

  据悉,就在短短半个月,美国已经发生四起火车脱轨事件。此外,近两三天,又再次出现数起毒气泄露事件。

  另外,有预感,现在除了美国,其他国家对于这些事情的关注度已经持续下降了。但美国因种种原因,估计俄亥俄事件的舆论风波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