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发达国家农业生产率如此之高时,可以看到这些发达国家除了科技的进步使得机械化程度高,不断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还有他们比较重视农业开发、农业教育和农民教育,有全国性的科学与产业研究组织,农企与高等院校紧密合作,能及时解决全国农业出现的问题,研究更好的经营模式,提供更好的服务。 然而在中国广袤的农村,仍然能看到一些老人、儿童参加农业生产,甚至未完全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所以中国农民一直背负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形象,与发达国家的职业农民形成鲜明对比。 而AI的出现,或许能够彻底改变中国农民的形象。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其应用已经逐渐渗透到农业生产过程。比如在腾讯挑战AI种植比赛中可以看到,在产前阶段,人工智能可以对土壤成分检测分析,选择适宜种植的作物品种,合理施肥。在产中阶段,人工智能技术可识别作物品种、病害程度和杂草生长情况,定点喷洒和登记,规律性的计划管理杂草,实现智能预防和管理病虫草害,减少经济损失。 所以,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出现,类似小麦、稻谷的种植、生产、收储、牧草的收割、翻晒、起堆、打包等低技术水平的工作完全可以由智能机器胜任,人们可以从为了生存而机械般无休止的任务里解放出来,从事符合天性、热爱的事业。 在爆发农业革命几千年前,人们就已经掌握对植物生长的原理,然而从认知到培育种植却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智慧农业,是一个农业全产业链优化的过程,是一场新的农业革命,从社会认知到成熟和蓬勃发展还需要20~25年的时间,所以推进智慧农业需要不断解决技术、市场、人才等问题。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曾表示,到2020年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将达到2000万人,成为现代农业先导力量。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已经成为国家部署智慧农业的重要工作。而对于互联网巨头或者农企来说,要努力夯实技术应用,利用自身的品牌营销优势,推广成熟可复制的智慧农业应用模式。 历史只告诉了我们社会精英在做些什么,而大多数的农民却被忽略。而随着人工智能浪潮的到来,新型职业农民或将在人类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它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