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节,我们介绍了日本的军国主义是如何兴起的,又是怎样通过教育,造就了一支冷血而残忍的军队的。那么,此刻,这支军队已经占领上海,正在向南京进军。此时国民党最高领袖蒋介石也在纠结,是迁都保存实力,还是留在南京轰轰烈烈地战一场? 1937年的南京,正处于新旧交替的变革时代。它曾是六朝古都的石头城,也是清末太平天国的首府。1911年,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之后它被国民党政府定位为首都。至此,三个南京共处同一时空,交相辉映。 1937年8月,中日军队在上海开战,南京政府被迫做好应对空袭的准备。人们将红色屋顶和白色外墙漆成黑色,或在地上修建防空洞藏身。原本充满了生活喧闹的南京变得分外冷寂,就像正在筹备一场“大规模的葬礼。” 8月15日中午,人们刚想躺到床上小睡一会儿,耳边突然传来刺耳的警报声。他们原以为这只是政府组织的一次防空演习,但很快耳边传来沉闷的隆隆声,之后又是机关枪声和飞机在头顶盘旋的声音。南京遭受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空袭。 接下来的几个月,南京承受了几十次空袭。日军飞机采取无差别轰炸模式,学校、医院、电厂、居民区和政府大楼无一幸免。人们被迫躲进地下室、战壕和防空洞中,即便如此,手无寸铁的南京平民仍是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成千上万的人纷纷逃出南京城,每一辆开出的火车上都是人满为患、拥挤不堪。无法挤进车厢的难民只好坐在车厢顶上,还有人把自己捆在火车底下,身体离铁轨只有几英寸的距离。在整个旅途中,不时有人被甩下火车,或者卷入车轮。 当时张纯如的外祖父只身在南京上班,而把妻儿老小安排到老家居住。那是一个位于太湖之滨的小村庄,地处南京与上海之间。等到人们纷纷逃亡时,她的外祖父也赶紧捎信给家人,要他们立即前往芜湖会合,然后乘船离开。 但当时日军通过空袭,已经炸毁了小村庄到芜湖之间的铁轨。张纯如的外祖母只能带着孩子,四处找船前往芜湖。她的外祖父则在码头焦灼地等待着,在一船又一船难民中搜寻家人的身影。这一搜寻就是四天,却毫无所获。 此时芜湖码头上只剩下了最后一艘轮船,张纯如的外祖父陷入了两难:南京城即将陷落,自己到底是赶紧离开,还是再等一等,和家人团聚后再走。绝望中他对天高喊爱妻的名字,此时,奇迹出现了,有人应答,声音来自最后一艘靠近码头的小船。 张纯如一家平安离开了,但还有许多人留了下来。有些人是因为犹豫观望错过了时机,还有些人则是因为年纪太大或者一贫如洗,只能被迫留下。与此同时蒋介石也在纠结:是积极抗日、守卫南京,还是把首都迁到更安全的地方,暂避锋芒。 最后,这位当时的最高统帅决定两者兼顾。他把保卫南京的重任交给了唐生智,然后命令大部分政府官员转移到西部的长沙、汉口和重庆。几天之内,装满行李的官方轿车挤满了大街小巷;很快,随着政府官员的撤离,这些汽车也都全都消失了。 12月2日,国民政府整理了数百箱珍宝,几乎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把它们装船运往南京城外妥善保存。6天之后,即12月8日,蒋介石夫妇及其军事顾问搭乘专机,离开南京。毫无疑问,日军对南京的围攻即将开始。 在这场保卫战打响之前,国民党政府已经集结了大量军队,还沿着城墙四周放火烧出一条1英里宽的作战区,准备随时打击进犯敌人。而且,这些部队还有足够的弹药,至少能坚持5个月。但是令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南京城只坚持了4天,即迅速沦陷。 为什么会这样呢?很多幸存者、记者和历史学家将溃败的原因归结为部队军心涣散,失去斗志。他们还把唐生智看作罪人,认为他临阵逃脱,有违当初与南京共存亡的誓言。但随着新的文献资料的陆续出现,历史开始呈现出某种不同的面貌。 首先,南京保卫战的中国军队装备极为可怜。在淞沪会战中,日本空军拥有近3 000架战机,而中国只有300架,即便这些飞机最后也跟着蒋介石撤离了南京。因此唐生智无法得到任何关于日军调动的空中侦察情报,很多机会稍纵即逝。 其次,转移到重庆的政府官员带走了大部分的先进通信设备,因此南京的各部军队之间无法进行有效联络。而且这些军人来自全国各地,有的说粤语,有的说普通话,连当面沟通都有语言障碍,最终引发了无穷无尽的混乱。 再次,军队中几乎没有任何凝聚力和目标感。很多士兵并非自愿从军,而是被抓的壮丁或强征入伍。不同部队之间缺乏彼此的信任,很多军官宁肯在驻地无所事事,也不会主动帮助正在与日军交战的其它部队,这就给了日军各个击破的机会。 上述种种因素,注定了这场保卫战的失败。12月9日,日军飞机在南京附近空投招降传单,要求守卫南京的军队在24小时内投降,否则将使用一切可能的恐怖手段。对这一威胁,唐生智表示极度愤慨,要求部队誓死奋战,保卫疆土。 12月10日中午,日本开始发动总攻。在南京城的几个主要城门处,双方展开激战,光华门、安德门、凤台门等陆续失守,之后中方又血战夺回。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就在12月11日中午,蒋介石一道军令发给唐生智,要求部队大规模撤退。 作为一名战场厮杀多年的老将,唐生智深知此时激战正酣,一旦大规模撤离,很容易导致军心涣散,引发可怕的效果。但上命难违,他最终屈服了。12月12日下午六点,大撤退正式开始。不出意料,撤退命令使中国军队陷入了一片混乱。 传令官在城里东奔西跑,把撤退的命令通知给遇到的每个人。有些军队开始撤离,但还有些士兵没有接到命令,以为他们临阵脱逃,向着战友举起了机关枪开了火。坦克部队碾过数不清的士兵向后撤退,直到有人用手榴弹将其炸毁才停了下来。 因为路上拥堵,唐生智比预期时间多花了两个小时,这才抵达江边的船上。他回头望去,只见南京城里燃烧着熊熊的大火,照亮了漆黑的天空。而在火光掩映之下,在震耳欲聋的炮声中,不断有人从城头坠落。南京就这样沦陷了。 多年之后,唐生智对友人说,这是他有生以来经历的最黑暗的一天。但对无数失陷在城内的人来说,他们的黑暗与恐怖才刚刚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