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成都百姓网-人才网,招聘网,二手房网,房产网,租房网,教育网,新闻网,信息网,信息港-成都在线

热门关键词:

一次“蛟龙号”下潜的背后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发布时间:2024-11-20

  8月29日,“蛟龙号”大深度下潜前日,运维保障工程师宗乐调试“蛟龙号”照明系统。新华社记者 王聿昊 摄

  8月30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顺利完成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科考第10次下潜作业,潜航员齐海滨、中国科学家张东声、尼日利亚科学家史露在西太平洋海域皮加费塔海盆完成5573米大深度下潜。

  安全顺利的每一次下潜都离不开“蛟龙号”运维保障团队、“深海一号”船员团队、航次科考队员的通力协作。跟随镜头,一起了解“蛟龙号”下潜背后的故事。

  8月30日,“蛟龙号”完成5573米大深度下潜后,下潜科学家与“蛟龙号”各团队工作人员、中外科考队员合影。新华社记者 王聿昊 摄

  8月30日,“蛟龙号”运维保障工程师蒋盛(左)、修可顺拆卸“蛟龙号”外壳,对蓄电池进行维护。新华社记者 王聿昊 摄

  8月30日,“蛟龙号”运维保障工程师刘坤对返回甲板的“蛟龙号”进行系固。新华社记者 王聿昊 摄

  8月30日,“深海一号”船水手董玉泉、张迪、宋思亮、王萌萌(从左至右)进行挂缆作业,将完成下潜的“蛟龙号”回收至“深海一号”船甲板。新华社记者 王聿昊 摄

  8月30日,船长赵鑫驾驶“深海一号”船抵达作业点,调整船舶航向姿态,协助“蛟龙号”布放下水。新华社记者 王聿昊 摄

  8月29日,“蛟龙号”大深度下潜前日,中国海洋大学教授陈旭光为“蛟龙号”安装海底羽状流絮凝实验装置。新华社记者 王聿昊 摄

  8月29日,“蛟龙号”大深度下潜前日,“蛟龙号”运维保障工程师王向鑫检查“蛟龙号”搭载的作业工具。新华社记者 王聿昊 摄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