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成都百姓网-人才网,招聘网,二手房网,房产网,租房网,教育网,新闻网,信息网,信息港-成都在线

热门关键词:

把握好粮补政策“时度效”(纵横)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发布时间:2025-02-20

  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实行以来,为实现口粮绝对安全作出巨大贡献;国家加大大豆种植补贴力度,大豆产量连续3年超过2000万吨;一些地方对藜麦、荞麦等营养丰富的杂粮作物提供专项补贴……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粮食生产支持体系,加大粮食生产补贴力度,为粮食安全提供坚实政策支撑。作为国家调控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工具,相关补贴政策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粮食产量、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推动技术进步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起到显着作用。

  现实中,也有种粮农户反映,一些补贴政策就像“拆盲盒”,播种时不知风向,播种后才揭晓“隐藏款”。有的地方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在春耕后才公示,有的小麦种植户直到麦苗返青才等到农机购置补贴细则,有双季稻产区的农民更戏称“早稻抽穗等政策,晚稻收割看文件”。政策本应成为生产“指挥棒”,却变成事后“安慰奖”。一些农户因担心错过补贴而选择广种薄收,同一块地轮流试种不同粮食作物;有农民在申请补贴时,还面临政策信息模糊、发放标准不统一、到账时间随机等情况。补贴政策的滞后性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获得感,影响了农民的生产决策及种粮积极性。

  解决这一问题,不妨建立粮食补贴政策预报机制。例如,制定“政策日历”,每年秋收后发布次年政策框架,春耕前完善实施细则并加以公布,芒种后开展动态评估。此外,为确保政策红利真正惠及广大农民,相关政策应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既公布补贴基准价,又保持政策弹性。补贴政策调整一定要给农民留出足够的消化时间,以防出现因补贴标准调整、农民翻耕改种等情况,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时下,数字技术正在重塑补贴政策触达方式。各地把“信息高速公路”修到田间地头,有的搭建“政策超脑”系统,多维度智能推送政策;有的开发“补贴区块链”平台,实现从文件下发到资金到账的全流程溯源,农民在手机端就可实时追踪政策动态。这些工具的出现,让补贴政策真正从“墙头文件”变成“掌上指南”,有效破解政策传递“最后一公里”难题。

  优化粮食补贴政策流程,是粮食安全治理现代化的应有之义。让补贴政策从“拆盲盒”变为“明码标”,让种粮农民从“猜政策”转为“用政策”,有助于把中国饭碗装得更满、端得更稳,让希望的田野更加生机勃勃。

  黄河岸边春风拂动,唤醒了种植大户薛张勇的300亩冬小麦。在河南新乡市平原示范区,他启动自走式喷灌机,升起植保无人机,对越冬后的麦田做起了管护。…

  河南信阳商城县 丝瓜络出海 本报记者 朱佩娴 “叮叮叮……”深夜,河南信阳商城县电商产业园一间办公室里,接连不断的网上订单成交声,让杨淑娟喜笑颜开:“我们这儿农村挂在篱笆上的家常物件,在海外能卖十几美元,现在卖得特别火!” 杨淑娟是河南省人大代表、信阳商城县90后返乡创业大学生。 她所说的“农村家常物件”,就是丝瓜络——丝瓜成熟后,经过晾晒、剥皮、去籽,变成了信阳农户家的天然清洁用具。…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