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109年来,厦门中行扎根鹭岛,助力经济,服务民生,在厦门城市和金融发展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厦门日报记者 王火炎 航拍器摄) 厦门中行在第二十三届投洽会上举办首届“中银e企赢”投资贸易对接会,为企业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厦门中行供图) 1915年5月20日,中国银行厦门分号在港仔口街源昌旧址成立,成为当时厦门的第一家本国银行。历经百年沧桑,鹭岛风云变幻,中国银行厦门市分行(以下简称“厦门中行”)始终秉持“金融报国,金融为民”的理念,成为厦门城市发展和金融历史的参与者、见证人,依托外汇外贸方面的专业能力和中国银行遍布全球的服务网络,扎根鹭岛,助力经济,服务民生。在厦门城市和金融发展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在百年后的今天,厦门中行认真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聚焦金融“五篇大文章”,服务国家大政方针、聚焦经济发展方向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守正创新,不断书写厦门金融服务新的篇章。 一张1958年厦门中行为厦门茶叶进出口公司办理出口收汇的单据,泛黄的纸页记载的出口对象,是一家位于新加坡的茶叶行。像这样的历史资料,在厦门中行的档案库中还有很多,它们反映了厦门作为港口城市的发展变迁,也记录下了厦门金融机构与企业共同发展的历程。 作为外汇外贸专业银行,厦门中行依托中国银行遍布全球的服务网络,长期以来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一点接入、全球响应、综合服务”的解决方案。在传统跨境支付结算和贸易融资产品之外,供应链融资和跨境人民币服务也为外贸企业提供了有力支持。进入新时代以来,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中行持续丰富线上服务场景,也在持续提升企业跨境贸易的便利化程度,结合普惠型产品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可获得便利的低成本融资。2021年至2023年,厦门中行连续三年服务并保障总行作为“全球唯一金融服务战略合作伙伴”高质量服务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并与商务部投资促进局开展战略合作,为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持续贡献金融力量。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计价和结算上的优势得以体现。自2009年7月我国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中国银行充分发挥集团整体优势,持续引领跨境人民币市场。2023年以来厦门中行全口径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达到1500亿元,长期保持市场第一的地位,为上千家市场主体提供服务、覆盖40多个国家和地区。结算规模快速提升的背后,是应用场景的日益丰富,目前已覆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直接投资、跨境融资、债券投资、同业存入、个人业务等多个场景,帮助客户更好地挖掘人民币国际化蕴含的巨大商机,努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金融支持。 1982年12月,经新加坡中行推介,厦门中行以美元贷款支持了厦门经济特区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印华地砖厂,累计发放贷款197.1万美元。这是厦门中行支持经济特区建设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 改革开放以来,厦门中行引进的金融资本、外国政府资金及自行发放的外币融资支持了许多厦门市重大项目的建设,联发公司的成立、高崎机场和厦航机队的建设、海沧大桥和翔安隧道的落成、筼筜湖清淤治理工程的推进等等,这些厦门市民耳熟能详的大事件背后,都有厦门中行金融支持。 当前,厦门中行积极践行国有银行的使命担当,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方面重点发力,立足宏观政策,结合本地经济特点和产业结构,不断健全经营管理机制,优化金融服务方案,推出“知银贷”“专精特新贷”等特色产品,大力推动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积极协助传统制造业企业实现技术改造提升;以中行首创的小微企业“撮合”场景为核心,发挥线上、线下多渠道作用,构建集政、银、商会、第三方服务商为一体的全方位生态体系,嵌入全流程金融服务,以更普惠的金融服务,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注入源源不绝的动能。2023年,厦门中行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近300家小微企业,还在第二十三届投洽会上举办首届“中银e企赢”投资贸易对接会,吸引了百余家企业到专区进行洽谈对接,达成意向合作金额超100亿元人民币。 从推出厦门第一张信用卡、到设置第一台ATM机,从率先设置大堂经理、到推出二手房按揭贷款,厦门中行始终坚持金融为民、便利服务,深耕个人金融领域,在百姓获得感、幸福感上持续发力。近年来,该行积极融入城市更新,贴合市民需求,定制专属金融服务方案,配套专属金融服务产品,满足市民财富保值增值需求;不断丰富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在公共交通、商超购物、餐饮美食等方面提供给力补贴,让市民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优惠。 如今,厦门中行为超过200万名个人客户提供包括储蓄、支付结算、购房按揭等消费融资、留学及旅游出境金融等全方位金融服务。近年来,新市民金融服务成为该行关注的一个重点,为满足新市民各方面金融需求,该行适时推出“简化开户”流程,并为来厦就业的新市民创新推出“启航贷”、为个体工商户创新“商E贷”等,满足新市民就业创业需求,此外购房按揭贷款、装修和购车分期等产品以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服务覆盖新市民安家、生活等所想所盼。 厦门一直是中国银行开展两岸融合工作的核心区域之一,早在1994年,中国银行总行对台工作会议就在厦门召开。厦门中行更是多次担当重要任务,2002年开出大陆首张“直航”台湾的信用证、2009年在东渡邮轮码头设立兑换点收兑台币现钞、2014年与台北分行合作担当两岸人民币现钞调运任务……厦门中行还有多位外派干部在中行台北分行工作,为两岸融合交流构建了更加通畅的渠道。 自去年9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发布以来,厦门中行积极响应政策,探索闽台金融融合发展道路,制定了关于金融支持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行动方案,加强与中行台北分行的联系,坚持重点区域先行先试、支持重点行业建设、扩大重点客户合作、持续推广重点产品、融汇两岸重点资源,进一步做好台胞台企金融服务工作,助力厦门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的第一站。2023年,该行联合中行台北分行联合举办了两岸金融交流合作研讨班,推出了“长城两岸共同家园借记卡”,为获得资格认定的台胞提供投资理财类多样化金融服务,为来厦创业的台胞提供“惠享贷”。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9月,厦门中行依托厦门-金门“小三通”航线落地“I台海”海峡客运票务平台数字人民币线上支付项目,进一步扩大台胞及家属在厦数字人民币便利化支付场景。截至目前,厦门中行为台商企业提供融资额度超过60亿元,服务台胞近3.6万户。 在厦门沦陷、海岸封锁的危局下,厦门中行挺膺担当、辗转迁移,以“款无论多寡、地无论远近、路无论通塞,皆乐于收汇,而汇水又甚低廉”的坚持,为华侨眷属沟通侨汇,极大地支持了抗战大业,保障了民生所需。 在经济动荡、民生凋敝的困境中,厦门中行履责固基、便利社会,为当时的厦门轮渡、电灯电力公司等市政民生企业提供低息融资,有效保障市民日常生活。 原封复业的厦门中行坚持金融报国、金融为民,担负着外汇专业银行的重要角色,并持续经营侨批侨汇等特殊业务,助力鹭岛百业再兴、人民安居。 作为外汇外贸专业银行,厦门中行助力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初期大胆探索新发展模式,积极协助引入金融资本、外国政府贷款等,政银合作、推动厦门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 厦门中行坚持党建引领,心怀“国之大者”,坚持人民至上,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