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应马英九基金会邀请,37位大陆五所高校师生于7月15日至23日在台湾开启参访之旅。这是三年多来大陆高校首次组团赴台交流。7月24日,回到北京的师生分享了所见所想,在学生们眼中,九天时间里,师生团所到之处,总能感受到台湾同胞在细微之处给予的温暖感动。 接受采访时,我顺嘴提到说喜欢吃凤梨酥和麻薯,于是我们全团的行李当中便多了很多各式各样包装的小甜品。一家饭店的老板得知要接待我们,特别从上海运来了荠菜,亲手包制擀制了饺子皮,为我们端上一盘盘地道的水饺。夜市里老人家听说我们来自于大陆,激动地和我们合影留念。 (听说)一群大陆学生到一个餐馆里,那个老板一看是大陆同学赶紧说“加两个菜免费”。当时我觉得可能是一个偶然的故事,但是没有想到,这样类似的场景在我们身上在这一次旅途中一次又一次重现。比如说大稻埕的奶茶、夜市里的烤玉米。它可能简单的就是一餐一饭,但是这背后传递出的是几十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两岸同胞之间同根同源,同文同种的这种深厚的情感和联结。 【解说】此次,两岸青年不仅共同“打卡”众多地标景点,也有机会同奏民乐,切磋球技。在感受共同民族记忆的同时,也通过文体桥梁增进情感联结。 因为很多同学都会讲到,可能我小的时候有打过乒乓球,或者我的家人非常喜欢乒乓球,所以今天我一定想要和你拍一张照片回去给我的父母看。其实这样一些联系虽然是很细节的,但是其实这是我们双方特别好的一些开始。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应该就是我和两位同学即兴合奏《沧海一声笑》的片段。我们虽然那天早上刚刚认识,但是这种默契其实也很快让在场的我们建立一种心灵情感上的共情和共融。 【解说】交流中,两岸青年发现了不少共同话题,对彼此有了更全面立体的认识,同时也有很多“老友重逢”的惊喜,不少学生再次见到了曾在三月随马英九先生到访大陆的台湾学生。 他当时也来武汉大学进行交流,我告诉他我是当时有回答问题的那位同学。他跟我说“是吗那我就是当时提问你的那一位。”我真的觉得特别开心,有一种重逢故友的感觉。除了比较平常的天气交通风土人情这些,我们最常聊到的一个话题其实是我们的籍贯。我们聊着聊着天,经常会发现那些台湾同学会向我们讲述到,他们的祖辈会告诉他们,他们的根是在大陆的某一个地方,我们的根其实都是在同一处的。 比如说《甄嬛传》,我们发现大家都是“甄学家”,都可以进行非常火热的交流。也让我感觉确实两岸青年是有很多共同话题,在很多事情的看法上是能达成很多共鸣的。 【解说】参访中,不少大陆学生给台湾的媒体和大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学生们也希望以实际行动,继续回应两岸的共同期待。 确实是这一次我们到台湾受到了台媒以及大陆媒体特别多的关注,回到酒店看新闻甚至都是能刷到自己。其中我觉得有一个片段,就是“大陆学生八十五秒论捷安特自行车展览馆与台积创新馆的不同”,在吃饭的时候有一些老师朋友会说你就是那个“八十五秒论不同”的女孩。我觉得通过这个也能够反映出台湾媒体台湾同胞对于我们的关注,对于青年人的重视,对我们的好奇。我们青年的同学也可以把自己更多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分享出去,让更多的“八十五秒”出现在两岸的头版头条。 【解说】九天八夜的台湾之旅,很多同学都意犹未尽,而交流也不会就此画下句点。两岸青年相约下次相见,也要将“双向奔赴”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我们在欢送晚宴上,我们最后大合唱的一首歌是张震岳的《再见》。就是我会牢牢记住他们的脸,我会珍惜他们给我的思念,这九天八夜的行程,在我的心中永远都不会抹去,期待和大家的再次相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