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成都百姓网-人才网,招聘网,二手房网,房产网,租房网,教育网,新闻网,信息网,信息港-成都在线

热门关键词:

260件良渚玉器首次大展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发布时间:2019-10-02

  7月16日,观众在故宫武英殿参观良渚古城遗址出土的“钺王”。A06-A07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刘斌 1985年8月,刘斌从吉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当时浙江所并不是考古热土,但时任系主任、后来的故宫博物院院长张忠培先生告诉他,长江下游是个独立区域,文化面貌单纯,做考古是块好地方,可以很快熟悉入门。从刘斌入职的第二年开始,良渚重要遗址如井喷般出土:1986年,反山遗址发现,举世著名的良渚大墓——反山12号墓现身,至今个体最大的玉琮和玉钺出土;1987年,瑶山遗址发现,确认了11座良渚大墓与祭祀址;1987年及1992-1993年通过对莫角山遗址的发掘,确认了大型宫殿基址;2007年,良渚城墙被找到,良渚古城重现天日。

  “良渚与古代中国”亮相故宫,见证中华文明五千年;展览将持续到10月20日

  “良渚古城遗址”在列入世界文化遗产10天后,良渚古城遗址出土的众多玉器汇集故宫展出。良渚文化玉器以其数量之多、品类之丰、雕琢之精,达到了中国史前玉器文化的巅峰。汇集了全国17家文博单位的260件(组)馆藏珍品,是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后首次隆重亮相。

  良渚考古领队刘斌介绍,良渚遗址发掘最重要的经验是考古与保护并行,这成为申遗的重要基础。

  新京报讯 7月6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43届会议上,“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5项世界遗产。7月16日,“良渚与古代中国——玉器显示的五千年文明展”在故宫博物院武英殿开幕。此次展览汇集了全国9个省市17家文博单位的260件(组)馆藏珍品,是申遗成功后首次隆重亮相。展览将持续到2019年10月20日。

  展览从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时期为始,延续到明清时期,贯穿中华上下五千年。通过“引子”“神王之国”“文明传承”“结语”四个部分,系统地反映良渚文明的早期国家特征和对后世文化的影响。

  已故考古界泰斗、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张忠培曾认为,良渚遗址是中华文明当之无愧的见证。良渚文化是中国史前时期最为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以玉器为代表的出土物是良渚古城遗产价值的重要承载要素。

  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表示:“故宫博物院长期以来关注良渚遗址,故宫院藏文物中也有良渚的玉器。在故宫举办良渚与古代中国的展览,是两个世界文化遗产地跨越时空的一次交流与对话。”

  展览同时,武英殿东、西配殿展出良渚古城遗址的考古研究和保护申遗历程。为了让观众更好地了解良渚文化,良渚博物院同步出版“良渚与古代中国——玉器显示的五千年文明展”图录。展览期间,武英门随展文创店推出与良渚文化相关的文创产品。

  此次展览的参展单位包括良渚博物院、故宫博物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省博物馆、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等共17家文博单位。

  琮,首创于良渚文化,为高等级贵族所有,在后世文化中被承袭。出土于良渚反山十二号墓的这只玉琮,高8.9厘米、上射径17.1厘米-17.6厘米、下射径16.5厘米-17.5厘米,内圆外方、中部贯穿,四角刻神人兽面纹,是迄今为止雕琢最精美、品质最佳、体量最大的玉琮,堪称“琮王”。玉琮在良渚文化时期是沟通天地人神的礼器,蕴含着良渚先民的宇宙观念和精神信仰。

  同样出土于反山十二号墓的玉钺,是目前唯一雕琢有神人兽面纹和鸟纹的玉钺,堪称“钺王”,通长17.9厘米、上端宽14.4厘米、刃部宽16.8厘米、最厚0.9厘米。这种豪华型玉钺是王的权杖,象征着权力与威严,柄嵌玉髹漆,上下端装配玉瑁和玉镦。玉瑁造型取自于神徽的冠帽,体现了王权神授。

  此次展览的展品体现了良渚文化丰富的玉器形制,包括玉璧、玉权杖、玉冠、玉璜、玉镯等。受良渚文化遗产影响的后世玉器,也同场展出。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