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建设制造强省,实施“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五大提升行动,加快推进,持续展现新气象。1月23日,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召开省直部门专场记者会,聚焦广东制造业发展。 省商务厅厅长张劲松介绍,广东制造业外资规模和占比大幅提升。全省新设制造业外资企业1078家,同比增长29.9%;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492.2亿元,同比增长11.7%,占全省实际利用外资的30.9%,比2022年同期提升6.7个百分点,这是自2019年以来制造业占比回升到三成以上,创下近5年来新高。 省科技厅厅长王月琴指出,广东省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7年全国第一,“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4年全球第二,高新技术企业、入库中小型科技企业数量双双超过7万家,各主要科技指标均保持全国领先。 王月琴指出,在培育壮大科技企业群体方面,广东建立了初创科技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次培育机制。2023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预计超7.5万家,连续8年全国第一,科技型中小企业超7.6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近5年研发经费年均增长15.8%、发明专利授权数年均增长18.5%、在全省新上市A股上市企业中占比超80%、制造业企业占比超70%,成为支撑制造业当家的主力军。 省市场监管局局长刘光明介绍,截至2023年底,全省制造业登记在册的经营主体突破165万户,制造业企业86万户,新登记制造业企业9.1万户,同比分别增长6.8%、5.6%和10.9%。全省“四新经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企业257.7万户,占企业总量的32.9%,较上年末增长13.9%。 广东积极构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湾区标准”体系。发布28个领域161项“湾区标准”,粤港澳三地已有近900家企业声明使用,近百家“湾区标准”示范店落地运营。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郭跃华介绍,省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在产品、电站规划、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等方面出台14项配套支持政策,广州、深圳等12个地级以上市出台配套文件,全省形成“1+N+N”政策体系。广州、深圳分别成立规模100亿元、200亿元的新型储能产业基金,形成政府资金和社会资本共同推动产业发展的合力。 “广东是汽车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大省,拥有整车及零部件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等较为完备的产业链。”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涂高坤介绍,广东汽车产业规模全国领先。2023年,全省汽车制造业实现销售产值13060亿元,同比增长8.1%;汽车产量519.19万辆,占到全国的17.2%。汽车发展迅猛。2023年,全省汽车产量253.18万辆,占到全国的26.8%;产量同比增长83.3%,高于全国53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