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是充满了霓虹与竞争,但在大山深处的江西上饶广信区,却有一个村庄正经历着一场非凡的蜕变。望仙村,曾经是一个人均年收入不足4000元的贫困村,如今在生态修复与文旅产业的推动下,摇身一变,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旅游村”。这一路的蜕变,究竟是如何实现的? 过去的望仙村,由于过度采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青山绿水变得模糊不清。为了改变这一切,上饶市果断关停了130余家采石场和200余条石材生产线,从此迈出了绿色发展的第一步。随着自然资源的保护与生态修复的推进,望仙村逐渐展现出其独特的自然风貌,峡谷漂流、栈道探险等丰富的旅游项目应运而生。 2018年,望仙村终于实现了脱贫摘帽,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旅游村。去年,望仙谷景区接待游客达310万人次,带来了5.28亿的旅游收入。这一切都与正在推进的民宿、农家乐等多项产业的合作发展密不可分。望仙谷的“溢出效应”不仅让村民在自家门口找到了就业机会,也让村民的平均收入达到了5万元。很多村民选择回乡创业,形成了良好的经济循环。 吴启福,一个在外务工多年的村民,开办了两家饭馆,正在筹备第三家。他的成功故事代表了许多返回家乡的年轻人的选择。这样的变化,得益于政府的规划与支持,广信区明确了以望仙谷为核心,统筹周边乡镇的资源整合与产业发展。为了提升旅游体验,该区还进行了全面的基础建设,包括道路改造、环境整治及污水处理等。 在距离望仙村三公里的樟涧村,村民通过成立游客中心,接待大团游客并统筹分配住宿,让每个民宿都有机会“火起来”。而华坛山镇的民宿协会也使得原本孤军作战的农户们联合起来,实现资源共享与更好的品牌推广。结合自身的优势,樟涧村的民宿产业已经发展成为每年20多万的收入。 然而,望仙村的成功并没有止步。距离望仙村8公里的郑坊镇洲村,也利用旅游旺季,发展起了配套产业,建立了全自动洗涤中心,为周围的民宿提供服务。如今,周边乡镇的民宿和农家乐已经有1100家,户均年收入超过25万元,带动3800多人实现了本地就业。 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望仙村以文化和旅游为支撑,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些变化不仅仅是数字上的提升,更是村民生活品质的显着改善。这一举步即成的案例,值得其他地区借鉴与学习。它告诉我们,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能够实现双赢,未来,望仙村将继续谱写新的辉煌篇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