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成都百姓网-人才网,招聘网,二手房网,房产网,租房网,教育网,新闻网,信息网,信息港-成都在线

热门关键词:

新征程新命题: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发布时间:2023-06-26

  作者:邓联荣(湖南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党委书记,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鲜明提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九个必须”根本要求,居于首位的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充分表明了“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的极端重要性。“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融“必须坚持”与“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于一体,是一个契合新时代新征程的新命题。学习领会与贯彻落实“九个必须”,首先就要学习领会与贯彻落实“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

  “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或“党的坚强领导”等表述的基础上增加了“必须坚持”而具有新意。文献检索发现,“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或“党的坚强领导”,以往主要出现在“靠的是党的坚强领导”“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要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等表述中。从人民网的“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数据库”检索发现,在“七一”重要讲话之前,习近平总书记没有提过“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或“坚持党的坚强领导”,当然也就没有提过“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或“必须坚持党的坚强领导”。“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是一个新表述。

  进一步说,以往关于“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或“党的坚强领导”的表述,具体语境可分类如下:一是在回顾历史时使用,将之作为取得成绩的一个原因与经验,最常见表述是“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有时也使用“靠的是党的坚强领导”。二是在分析现状时使用,将之作为一个有利条件、政治优势,常见表述是“有党的坚强领导”或“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三是阐述道理时使用,将之作为一个结论。四是在面向未来时使用,将之作为一个号召。“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既与以上四种语境有相同点,表现在都内含“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且以“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为落脚点;又有不同点,表现在“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以“必须坚持”打头,不仅在语气上有别于前述四者,而且在实质意义上不同于它们。就语气而言,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前加上“必须坚持”的“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语气更加强烈、掷地有声。

  就实质意义而言,“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从历史命题到现实命题、从事实命题到规范命题、从理论命题到实践命题、从倡导号召到刚性约束的三重变化。所谓从历史命题到现实命题的变化,就是说,“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中的“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既是历史,又不停留于历史,还是必须立足当下予以坚持的现实要求。所谓从事实命题到规范命题的变化,就是说,“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中的“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既是客观存在的经验事实,又不只是一个事实,还是一个基于事实、固化事实而形成的规范性要求、原则性要求,具有普遍性、持久性。所谓从理论命题到实践命题的变化,就是说,以往的“必须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一个理论判断,而“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则是一个实践课题,必须转化为实践。所谓从倡导号召到刚性约束的变化,就是说,“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中的“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不是“要不要”的问题,不是选做题、选修课,而是“必须坚持”的问题,是必答题、必修课,没有讨论余地;不是软约束、柔性呼吁,更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必须遵循的硬杠杠、硬约束。要言之,“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是有历史依据、事实基础、学理支撑的“进行时”,赋予了“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以新语境与新意义。

  多年来,我们党一直强调坚持党的领导,改革开放初期确定的四项基本原则就包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进一步回答了坚持什么样的领导这个问题,为“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增添了更加丰富的新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坚持党的领导,深刻回答了为什么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什么样的领导、怎样坚持党的领导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就坚持什么样的领导而言,习近平总书记之前主要强调了绝对领导、集中统一领导、全面领导。绝对领导主要是对军队、政法系统而言,如,“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集中统一领导与全面领导则不限于特定领域。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强调:“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加强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领导”。坚强领导与绝对领导、集中统一领导、全面领导,既各有侧重,又有机联系,绝对领导、集中统一领导、全面领导归结到一点就是坚强领导,三者都是实现坚强领导的途径与体现。

  从频次上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全面领导的次数比强调绝对领导、集中统一领导的次数更多。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时也提到了“全面领导”。具体而言,习近平总书记用两个自然段阐述了“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其中,第一段阐述的是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第二段阐述的是怎样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第二段开门见山指出,“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将“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置于落实“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之首,直观表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党的坚强领导的题中之义。同时,该段还包括“不断完善党的领导”等要求,直观表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等于坚持党的坚强领导,当然也就不能代替坚持党的坚强领导。

  进一步比较“全面领导”与“坚强领导”,前者采用的是外部视角,指向党所领导的范围、领域,核心要义是党的领导要全覆盖、无禁区、无盲区,后者则综合采用外部视角与内部视角,还指向党的领导本身,核心要义是党的领导要坚定坚韧、有力有效。因此,“坚强领导”的意蕴比“全面领导”的意蕴更加丰富,“坚强领导”必然要求“全面领导”,“全面领导”是“坚强领导”的要件,但不是全部。坚持“坚强领导”也就比坚持“全面领导”的要求更高,“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释放出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的重要信号。

  前述分析表明,“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具有新意与深意,是一个新命题。这一新命题既是历史的启示,也契合了新时代新征程的要求。就历史的启示而言,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中华民族近代以来180多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100年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历史都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新征程面临新形势新任务,也对坚持党的领导有新要求,“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集中反映了这种新要求。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才能更好地奋进新时代新征程,不断取得新胜利新辉煌。

  一方面,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百年党史的不变主题。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回顾历史,这一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是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进入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没有中国共产党,哪有社会主义中国?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哪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望未来,行百里者半九十,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内在需要更加坚强的领导,以更好地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简言之,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

  另一方面,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是强起来的关键所在。万山磅礴,必有主峰。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也是如此。“火车跑得快,全靠火车头。”中国共产党是国家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如同“治国必先治党”,各方面都要强,首先是党的领导要坚强。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才能带动、保证各方面都强起来。

  再一方面,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是克服新征程上各种风险挑战的迫切需要。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特别是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中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各类矛盾和风险易发期,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这侧重提出问题与分析问题。他还早在2014年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应对和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和挑战,关键在党。”这侧重解决问题。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年多后,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1月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生动而又深刻地指出:“广大人民群众深切感受到,风雨袭来时,党的坚强领导、党中央的权威是最坚实的靠山。”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挑战,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只有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才能更好地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两个大局,才能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这两件大事,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综上,“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统一,亟待学习领会与贯彻落实。为此,必须既以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为着力点,实现党的领导全覆盖,又始终紧扣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个重中之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既不断加强党的领导,突出问题导向,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又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既始终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又始终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的道理,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