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做销量,还是产品升级,结构换挡,首先必须有经销商的配合。经销商崩盘了,紧接着就会是业务员体系崩盘。而 适当必要的压货,可以增加销售的压力和动力,在短期内,快速上量,因为“销量是挤出来的”。但是一压再压,把销售工作简单就变成“压货”二字,就是畸形的市场,是罪过。 一个经销商网友跟我聊天倾诉说,没合作之前厂家业务员说的各种支持很好,合作之后,早上来经销商这里,下午就返程回去,聊的内容就是进货,打款,货没卖好,还觉得你不行,要这样的厂家合作有什么用,你的产品又不是独一无二的!但有些厂家就不一样,人家技术人员来了之后,跟着下一线,一待就是好几天,去了解问题,了解需求,协助做合理的方案与技术指导,因为现在很多新产品是需要新应用技术的。 现在的渠道平台很多已经不缺产品了,都在做减法,理念不一致,技术服务不行,只盯着打款进货的厂家,会很自然而然地被砍掉。 经销商崩盘,有些是财务崩盘,资金链断裂;更多的是信心崩盘。如果连续两年不赢利,经销商就会信心崩盘。 压货,在销量增长的年月,终端消化了,消费者购买了。在销量停止增长的时候,压货不仅不会消化,而且还会损失毛利。 有些有流通优势(比如中心城市)的经销商窜货还是特别简单的,特别是在“省代”重新大行其道的时候,特别是在B2B电商到处寻求货源的时候。 因为压货,经销商不得不加大促销力度。其实,加大促销力度也是白费功夫,因为力度再大,终端也难以消化,现在不是增长的年月了,压货也压不出销量了。 有人可能会说,即使核心问题是经销商的利润,厂家给经销商更大的利润空间就解决了,何必去控货呢?我觉得,现在厂家增加投入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只要持续压货,厂家的投入也会被用于消化压货,只有控货才能从机制上解决经销商的利润问题。 无论是做销量,还是产品升级,结构换挡,首先必须有经销商的配合。经销商崩盘了,紧接着就会是业务员体系崩盘。 要让经销商配合工作,必须让经销商保持在正常经营状态。这几年,因为经销商长期利润过低,经销商的情绪已经处于临界点,一个小小的意外就可能引起经销商极大的反弹,这是过去从未有过的现象。 控货是在不影响公司主要政策(不另外支出费用),并且不引发销量巨大波动(短期数月可能会有小波动)的情况下,调控经销商利润的有效办法。所以,控货也许不是2021年的主要工作目标,但却是第一要务。这项工作完成后,控货也许会被人们遗忘。 我强调,控货不是营销最重要工作,但是销售工作的第一要务。这两者是有区别的,强调是为了避免引起误解。 总结:因为经销商长期的利润过低,经销商已经处于情绪的临界点。控货是既不影响公司费用支出,也不影响长期销量的情况下,让经销商利润增长的有效手段。 在没有解决经销商利润的前提下,企业的正常营销工作,如产品升级、营销转型、销量增长等,都很难正常展开。控货不是不发货,而是销售工作“流程再造”。通过流程再造,最终走向正常发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