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成都百姓网-人才网,招聘网,二手房网,房产网,租房网,教育网,新闻网,信息网,信息港-成都在线

热门关键词:

演唱会一杯水20元让理性讨论超越情绪与偏见新京报快评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发布时间:2024-08-27

  据极目新闻报道,8月24日和25日,周华健在吉林长春举办演唱会。结果演唱会现场还没出圈,却有网友反映演唱会上的水卖太贵,一杯竟要价20元,引发关注。

  关于演唱会或音乐节现场物价高的问题,此前曾多次引起讨论。这一次,当地监管部门也给出了明确回复——这属于市场调节价,只要双方认可,不存在欺诈行为就没问题。这个回应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可,毕竟,监管部门针对价格的执法行为本就该保持谦抑性。

  一杯水20元,如果放到普通超市或者路边便利店场景中,这一价格无疑是远远超过平均线水平的。但如果是在五星级酒店、高级会所,平心而论,这个价格并没有到“离谱”的程度,因为大家都明白,这些特殊消费场所中的产品,往往还需要承担场景的品牌溢价。

  首先必须看到的是,演唱会同样属于特殊消费场所:明星出场本身所带来的品牌效应,已经为这杯看起来平平无奇的水带来了额外的价值。某种程度上而言,演唱会场景下的水也可以被看作是明星的“周边”。

  不过,演唱会、音乐节等新型文化演出形式,也算是近十年才逐渐成为大众选择。因此,对于大众消费阶层来说,并没有形成对于演唱会、音乐节等场景的明确消费概念。加之近年来演唱会票价普遍偏贵,因此大家对于演唱会场内的产品售价更是变得愈发敏感。

  还有一个原因是,在大型体育、文娱活动中,主办方通常会禁止观众携带饮料,其主要是因为担心可能出现公共安全和食品安全问题,从而威胁场内的安全和秩序。但这种措施却又容易被理解为垄断,不少人认为,这相当于是强迫消费者在场内购买饮料。

  但这一判断其实混淆了垄断的概念。垄断最初的定义应该是在一个公开市场中最后只存在一个卖方的情况。但在演唱会这样已经形成交易契约的消费场景中,虽然其可能只有一个卖方,但关键问题是;这样的场景本身就不是一个公开市场,而是基于前期形成的合同的衍生服务选择。这与很多餐馆酒店禁止外带食品其实本质上是一个道理。

  从投入产出的角度来看,在演唱会场所内所销售的产品,享受了演唱会明星的红利,也承担了大型场地的成本。此外,演唱会现场需要提供大量的服务和支持,包括安全、清洁、设施搭建等,这些都需要额外的成本,这些都必然会附加到产品价格之中。

  况且,消费者也并非完全没有选择。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经营者与消费者进行交易,应当遵循自愿、公平原则。如果消费者觉得价格高,可以选择不购买,其中并不存在强买强卖的逻辑。

  要明晰的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价格本来就是根据供给需求自动调节的,并非固定的价格。而即便是销售厂商在矿泉水上标明价格,那也是“建议零售价”,具体价格还是要根据所在消费场景的变化而动态调整。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所提出的“市场调节价”,就非常精准地概括了这一模式。

  然而,这些年来,我们对于市场自发的资源配置和“看不见的手”的价格调节机制往往有很多的误解。价格垄断、资本操纵这种套路的叙事成为了某种相对主流的思维模式。但这无疑是对市场经济的误解,最后只会导向计划价格的误区,市场的活力也会由此不断减退。

  演唱会虽然是文艺活动,但说到底也是商业行为。试想,在没有足够利益驱动的情况下,想必很少有明星愿意开演唱会,对各地的文旅市场而言,也难免会造成相应的冲击。

  当然,在演唱会、大型展会这样的场所,特别是在炎热天气下,人们对水的需求量很大。这在现实中确实也可能会形成定价上的“合理不合情”的情况,这也就需要主办方多进行斟酌,确保价格透明。

  同时,主办方不妨也多听听舆论的声音,尽可能提供不同价格层次的选择,以更好地满足观众的基本需求。如此,方能更好平衡相应的需求。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