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太过分了,幸好当时车里没有人!”近日,家住上海市杨浦区的市民顾先生正准备开车时,被眼前的一幕惊出一身冷汗:轿车的后车窗玻璃竟被砸了一个大窟窿,凑近一看,一旁还“躺”着几个可乐罐和一包垃圾。看着面目全非的爱车,顾先生气愤不已,立即向派出所报案。 民警很快锁定了家住18楼的居民孙某,孙某说,当时主要图省事,想着晚上没人,就直接从窗口扔下去了。因涉嫌高空抛物罪,孙某已被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转自6月4日 澎湃新闻) 高空抛物行为频发,让不少人面临“飞来横祸”的风险,让人深恶痛绝。去年6月份,28岁女子在长春万达广场被高空抛下的砖头砸中离世。警方将嫌疑人周某抓获,检察机关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对被告人提起公诉,法院用死刑判决来惩戒抛物者。长春高空抛物致死案的宣判,不仅是对被告人周某的惩罚,更是对全社会传递出强硬态度:严惩高空抛物,不是说说而已。 2021年3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新增高空抛物罪规定:从建筑物或者其他高空抛掷物品,情节严重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需要说的是,刑法中的高空抛物犯罪,是对高空抛物行为刑事追责的兜底性条款,只有达到情节严重,高空抛物行为才能追究刑事责任;换言之,如果达不到情节严重,仅需承担相应的民事侵权责任或接受相关的行政处理。不管怎么说,高空抛物有了刑法规制,与民法典的相关规定相协调,标志着高空不能乱抛这一行为,从道德约束上升为法定义务。如果任性越界,就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高空抛物导致轿车玻璃被砸大窟窿一案,这起事件的原因并不复杂,后果本可以避免,但是由于当事人一时的“懒病”犯了,只顾自己方便,无视他人生命财产安全,更是损害了公共利益,破坏了环境卫生。抛物者最终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警方的强硬态度,一方面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另一方面还有利于普及法律,将违法成本“写在明面”。 当然,取证难是治理高空抛物的关键。一些地方为找高空抛物者,“状告全楼业主”“排查全楼住户DNA”,因找不到责任人,业主共同承担赔偿责任;也有一些地方为做好预防,安装高空抛物智能预警监控系统,借助科技赋能,及时查明行为主体,收集相关证据材料,提升破案效率,也助力被害者增强维权意识,不再忍气吞声吃哑巴亏。 让高空抛物不能想扔就扔,需要形成合力,共同解决。所有业主在平时不仅自己要慎独自律,也要监督其他邻居及时消除高空抛物的隐患,同时也倒逼物业切实履行安保义务。只有这样,才能既保护自己,也保护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