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土耳其强震牵动着全世界的心。灾难发生后,多支中国救援队先后奔赴一线,开展现场搜救。与此同时,许多热心人士纷纷加入后方保障团队,为前方救援提供志愿服务。由东到西,5个时区、6000多公里,一场打破时空界限的国际救援持续进行中。 北京时间2月10日凌晨3时,深圳公益救援队志愿者赖嘉兴(化名)还没休息。他一边关注土耳其地震的最新动态,一边接收前方指挥中心发来的需求,并以最快速度处理。此刻是土耳其当地时间22时,深圳公益救援队的先遣队员已经抵达受灾较重的哈塔伊,开展搜救工作。 “我们尽量多做一些,让前线队友更专心地投入救援。”直到队友到岗交接,赖嘉兴才下线,结束长达十多个小时的服务。 自2月6日深圳公益救援队正式启动国际救灾行动以来,赖嘉兴和一众志愿者就过上了“土耳其时间”。无论白天黑夜,他们都要打起十二分精神服务前方队员,因为救援刻不容缓。每天,赖嘉兴都要频繁地换算,有时不免错乱,以为自己身在土耳其。 地震发生当天,赖嘉兴与许多队友都留意到了这则重大新闻。傍晚,救援队内部系统发布了任务通知,他马上报名参加。2月7日早上6时,赖嘉兴上岗开始工作,主要进行救援相关信息收集,包括土耳其的地形图、行政区分布等。“队友在现场救援,不方便查询、浏览复杂的资料,需要后方划重点。”赖嘉兴说。同时,他要密切盯着联合国虚拟现场行动协调中心更新的公告,及时同步给前方指挥中心。这一切,都是为了让救援顺利进行。 工作过程中,赖嘉兴看着不断增加的遇难人数,心里特别难受。“要是能再快一点,也许就能多救一些人,可惜距离太远了。”雨雪干扰下,他也担心队友的安全。 2月9日,深圳公益救援队派出第二梯队,17人携带1.7吨搜救装备及物资前往救灾。随着救援队员陆续抵达灾区,后方志愿者的工作量逐渐加大。最直接的表现是,天气预报从一天两次变为半天两次。 赖嘉兴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现在每天都有新的志愿者加入,大家对土耳其的关心从未停止。现在,赖嘉兴的信息收集小组成员已经增加至7人,他还兼任培训师,指导新成员尽快熟悉流程。“大家悟性很高,已经上手了。”令赖嘉兴感慨的是,不少人是在上班之余,见缝插针地参与志愿服务,“有年轻队员说,这叫‘用爱发电’”。 截至目前,深圳公益救援队后方指挥中心有约60名志愿者全天24小时值班,提供不间断的信息、物资等保障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