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该表对于后文的现状描述有很大的参考意义,后面的归类基本会以该表为基准进行。有关庞大的Type-C的科普完成,我们进入下一章节。 上面四页又洋洋洒洒地描述了几乎所有主流的Type-C接口相关知识,可是有什么用呢?目前的笔记本Type-C接口又有多少人真正充分利用?又有谁可以完全区分不同版本呢?说到底,Type-C这接口在电脑上就仨字:没人用。 而如此功能强大的接口又为什么多年无法普及推广,受到冷遇呢?这背后的原因可不止是消费者认知那么简单。 我一直最讨厌的就是“可选”“最高”这样的词汇来描述电子产品。事实证明,好多的数码相关概念的混乱就是源于大家都口耳相传这样模棱两可的描述所致。 USB进入3.1时代后,最高100W的电力输出、轻松外接多个4K显示器、外接显卡、是充电接口也是显示接口这些本来只属于单独某个规格的参数被全都用来描述USB3.1和Type-C接口。 诸如两三千元的USB-C笔记本想要外接显卡,《什么值得买》等平台上用户晒单反馈的购买某些Type-C接口笔记本后兴冲冲插入多功能USB-C扩展坞结果不能用,这样的用户误区与混乱的描述是脱不开干系的。 还是由于没说明白,大家对于USB3.1的理解也是千奇百怪,有的认为3.1就是全功能C口、有的认为3.1可以外接显卡。这还是在USB3.1对Gen2版明确的“SS10”标注的前提下发生的,如果没有只会更乱。 而目前的USB-C接口标识并没有一个全面描述的规范标识。有些C接口的关机充电图标采用了与雷电3标识较为接近的闪电图标,从而导致用户误判。而有些C接口明明是支持DP显示功能的,却并不标上DP标识。 所以目前需要的是更为有辨识度的简洁的USB标识,用单个符号就可以表明特定接口包含的全部功能,比如用一个特定符号来表示全功能Type-C,这样大家就可以更直观的了解自己的Type-C到底是哪个类别的。 说到这种在Type-C上的摸鱼行为,其实自2016年前后开始有Type-C以来,除苹果以外的所有一线PC厂商都曾经在Type-C问题上混日子不作为!对于USB-C的功能定位和规格标注从来都是模棱两可,以至于即使自家Type-C采用了较为领先的规格后,自家各部门之间甚至还没有协调好! 说到全功能Type-C,本来特别想表扬ThinkPad。因为众所周知,ThinkPad对自家2018年全产品线进行了Type-C的布局。除较大电源功率的产品外,几乎全系支持全功能Type-C,这种大面积普及的推动作用是很巨大的。 然而在最近查看一些官网参数的时候,却发现一些让人很费解的事情。首先是明星产品E480系列,该系列今年可以说是脱胎换骨,一改之前E系列饱受诟病的诸多问题,特别是京东专供的银色版翼480,性价比很高。 而我记得最初的翼480媒体描述都是“USB3.1 Gen2 10Gbps的全功能Type-C接口”,可是在最近的官网标注则变成了5Gbps 当然大家不要想着去搞事情,很无聊。首先能够全系普及全功能Type-C是很具有革命性的一个布局!而即使是数据带宽5Gbps也就是USB3.0标准,也根本不影响整个全功能C的日常功能。无论是初期给的参数有误,还是目前错把10Gbps标成了5Gbps,我其实主要想强调的问题是大家似乎对这事都不是很重视。 如果这是个USB-A接口,那么基本没有谁会标错2.0还是3.0,当然了,如果最后Think官方说法是E系列也是10Gbps数据带宽,那么ThinkPad将成为一线笔记本中唯一一个大面积配备USB3.1 gen2+全功能的USB-C的品牌。 之后是我自用的ThinkVision T24m显示器,这是一款入门级的Type-C接口显示器。相比于笔记本,显示器的Type-C没那么多弯弯绕。基本都是支持10Gbps全功能Type-C,以及可以通过C接口对支持的笔记本进行45W供电。 喵喵喵?你在逗我吗?E470系列压根没有USB-C接口好吧!测试人员是云测试的吗?这要是真有人买回来接不上你说赖谁? |